![]() ![]() |
法语人经验 | 法语就业有哪些可能性? |
作者:沪江网 文章来源:fr.hujiang.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6/30 15:46:5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本文作者马维斯,转载自“法语人”微信公众号(ID : fayuren123),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授权。了解更多信息,请扫描文末二维码。
我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一个放眼望去都是女生的学校。在我们学校,似乎有一种精英(功利)甚于学术研究的倾向。或者说,一个以语言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和普通的综合性大学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最终的结果是:一个教授至少23种外语的学校中,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都与自己所学的语言无关。
“英语好”,“综合能力好”是上外毕业生最主要的求职杀手锏。有大批上外学生(无论来自于语言类专业还是经管类专业),最终都去了外资企业工作,或者是银行及四大会计事务所。因为这些企业对学校和文凭的注重远大于对专业本身的注重。
在我读书的年代,法语还依然被称为“小语种”,相信大部分报考小语种专业的学生都对外语多少有一丝热爱。但是3年以后,其实愿意报考本系研究生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的同学寥寥无几。很少有同学愿意继续埋头苦读,或者以留校任教为目标。 我系大部分的同学分为两种:其中一拨一早认定了自己要去法国留学,学习一些经管类专业;另一波直接加入了求职的大潮,在大二时就开始了各种企业实习,大三时就开始了各种网申。我属于后者。
- 求职准备期 :目标的设立 -
当时我有位一心想要去名企工作的室友,在大二就开始了求职准备工作,并且一早决定了所从事的工作和法语最好没有关系。而我当时的求职目标是去法国企业的市场部工作。 暑期实习的含金量其实比较少,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也是翻译和文秘性质的,真正的“市场”性质也很少,虽然这些企业名字本身有助于提升简历的层次。
贴士和心得
企业如何运作、同事如何工作、企业的环境氛围、人际关系等,都是一个人需要学习和适应的一部分。实习期虽然短暂,但是至少你对公司的运作有了基本的概念,这些可能比你从事的工作本身更重要。
- 网申经历 -
那位一门心思打算放弃法语专业这个“基准点”的室友,最后成为本系唯一一位被联合利华录用的学生,当时的起薪大概是9.5K,作为起薪当然是非常高的。 1. 四大国有银行,四大会计事务所 四大银行都是从柜面做起,四大会计事务所大多是做审计。我通过了笔试,但是在银行的面试中往往都失败了。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个人的气质不那么“银行”。 2. 快销类公司:诸如联合利华、宝洁等
但我个人似乎与这些公司无缘。
业内都知道华为待遇非常好,在“非洲帮”中的定位也是属于相对不那么“艰苦”的。我曾经参加过华为的面试,最终以失败告终。其实去非洲这件事,去过的同学当然更有发言权,去非洲趁年轻。我个人当时属于没有打定主意的那种。 其实这些法国企业虽然有校招,但是所招聘的岗位也不一定真的是需要法语的(除非有特别说明,例如技术翻译、总裁秘书等)。因此,法语是在法国企业工作的优势,但是不是必需品。英文和中文反而是大部分外企(包括法企)的工作语言。因此,好的英文是无论在任何地方工作都需要的,法语专业的同学也切勿放弃英语。 5. 外交部
这个要求就比较高了,尤其对专业能力、形象和背景。北京的语言类学校在这方面比上海的学校占有绝对优势。我们当年一届只有一位同学被外交部录用。
领馆有签证处和文化处等不同分支。上海领馆的所有员工都会说法语。这是一种相对最为对口的专业匹配。
贴士和心得
尾声 以上列举的可能性仅仅是当时的情况,现在随着法语逐渐成为“大语种”自然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诸如: 法文媒体(包括微信等新媒体,双语媒体,比如沪江)、留学机构、旅游机构、法国建筑公司、法国设计公司、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法国品牌的中国分公司…… 在所有这些公司你都可以尝试去做一些偏向项目管理、市场部或者行政的工作。这样语言依然是你的优势,但是你却培养了实际的业务能力。 基本上我的就业旅程实现了大学时最初的目标。可是如果再让我回头选一次,我想不排除选择在学校继续深造的可能性吧。毕竟学术是出于单纯的热爱。在社会上越久,越怀念这种单纯的热爱,这是我选择学习法语的最初的爱。然后可以在学校、出版社等机构将这种对文字的热爱延续下去。
作者:马维斯
[课程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