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北外毕业后曾是外交官的她自我创业
作者:沪江网  文章来源:fr.hujiang.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02 20:47:4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作者杨越欣,转载自“法语人”微信公众号(ID : fayuren123),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授权。了解更多信息,请扫描文末二维码。


“创业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试错的过程。这种不确定性会让某些人害怕,却会让另一些人兴奋不已”。

刘利就是一个为创业“兴奋不已”的人,对她来说走出舒适圈从来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目前,在巴黎最chic的六区、拥有200多家国际专业团队的孵化器Paris&CO里,有一个角落是属于她在2015年创立的线上购物指南品牌。

90年代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毕业后,刘利进入商务部(当时还是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工作,并作为最年轻的外交官被派驻法国。但是她不满足于安稳重复的公务员生活,在考取巴黎高等商学院(HEC)的MBA后,选择了辞职。在后来独立从事咨询工作以前的很多年里,她供职于多个法国跨国企业,穿梭于中法两地,参与多个跨国项目。

做一个线上购物指南的想法,就来源于她曾经的咨询工作经历。从帮助法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到后来扩展中国人在欧洲消费的市场,中国人在法国——尤其是年轻的自由行游客在巴黎——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引起了刘利的兴趣。

面对中国人在巴黎有增无减的购物热情,不满足于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即为法国公司提供商业咨询意见,这一次刘利选择投身创业“蓝海”,亲自上阵。

团队建立之初当然也得到了一些中法企业家的“love money”支持。一般来说,天使投资人“一半投你的项目,一半投你人”,所以这也主要得益于刘利多年在巴黎生活、工作积累的人脉资源。同时,相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年轻创业者来说,丰富的职场经验、对法国商业环境的熟悉和积累的社会资源也是刘利的优势。


要做好网上购物指南,就不免要熟悉和了解90后的观念与消费习惯,所以刘利也有意识在团队中吸收新鲜血液,做到“老中青结合”。团队中除刘利和主编外,其他同事都是仍在读书的90后。谈到如何与这些90后沟通共事,刘利变得兴奋起来。她坦言,这是她的“daily challenge”,也是创业以来最大的挑战之一。看得出对于团队建设,刘利琢磨了很多,也在不断实践和反思。

“我一再和团队说,在初创公司一定要有想法,没有想法的人不适合在初创企业工作,因为创业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试错的过程。这种不确定性会让某些人害怕,却会让另一些人兴奋不已。”

所以刘利很强调团队在工作中的精气神,“就是法国人说的那种niaque(劲)”,能够让同事们对项目有信心,把项目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在刘利看来,这种强烈的意愿是激发潜力的前提,和把事情“做追到底”的动力。

“来初创企业做实习的同学,肯定不是冲钱来的,而是想学东西。别的不能给你,这个我能给你。我很少说不要这么做、要那么做,而是告诉同事为什么要这么做,告诉你后面的原因。以后遇到新的情况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作为团队中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的leader,刘利用心地扮演着职场老师的角色。

“你不跟我干一辈子,但做事情的能力和方式方法你可以用一辈子。通过在这儿做实习,教会团队里的同学怎么做事情、怎么处理解决问题,和后面的逻辑,是职场的基本训练”。

即使如此,刘利觉得法国仍然是适合创业的国度,比如在政府提供的孵化器里就可以接触到很多其他法国企业。对于在法国创业的中国人,问题在于如何接触到并学会利用这些资源。刘利也建议创业者,不要局限在中国人自己的圈子里,否则就隔绝了法国本土商业环境的许多便利。最好“既要有中国,也要有法国本地的社交网络,才能及时获取信息和反映够游刃有余”。

“跨国”既是中国创业者在法国的挑战,也是法国人不可替代的身份优势。

法语专业出身,从政府外派、就职跨国企业,到自由职业,再到创业,刘利实现了一个职场女性的多次“转身”。而现在为自己创立的品牌坚持努力,把想法变成一个具体的项目,对她而言是最好的状态,这也是每个在法国的中国创业者所追求的。

想系统学好法语的同学,可以参加沪江网校的零基础到B2直达法语课程
戳这里去试听>>

声明:沪江网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发现本网站发布的信息包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链接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做相应处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