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高考作文出现“网语”要不要“格杀勿论”?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21 8:14:3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高考作文出现“网语”要不要“格杀勿论”?

高考作文是否可以运用网络语言,近几年一直是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而又争议不断的热门话题。据《东方早报》报道,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向今年高考的考生发出提醒:“给力”、“神马”、“有木有”……这些网络语言一旦进入高考作文,将会以错别字扣分。

  可是在5月12日举行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介绍,2010年度最引起社会关注、流行范围最广、最具年度特色的热词恐怕就是“给力”一词。

  国务院特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特级教师林泽龙近日向考生赠送“九字箴言”:使用网络语言一定要“看对象、看场合、讲分寸”。

  林泽龙对考生如何处理是否使用网络语言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慎用,能不用就尽量不用。这是因为,规范的现代汉语有足够的表现力,足以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写出优秀的文章,而不必靠雕虫小技“出奇制胜”;网络语言的最大弊端就是不规范,尤其是大量的同音字、近音字、谐音字实际上就是错别字,千万不要因为追求语言的生动性、诙谐性而以牺牲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为代价。

  二是少用。千万别自以为是“网坛高手”,好不容易逮着个大场合,好好“秀”一把“偶(我)”的网络绝技,于是大量堆砌、炫耀、卖弄,最终可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三是巧用。即使使用网络语言,也要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特别是一定要用大家都熟悉的、社会广泛认可的网络词语,千万别用过于冷僻甚至自己生造的网络词语,否则可能因阅卷老师反感而丢分。

  有评论认为,高考语文考查的是汉语的规范使用,对于那些生编硬造、不符合现行语言规范的网络词语,理应明确拒绝。但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多网络热词其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所谓的网络词语和规范用语之间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如果“一刀切”地对所有网络词语都“格杀勿论”,很可能会“误伤好词”。

  比如“躲猫猫”、“打酱油”等网络词语,本身就是脱胎于现实当中的新闻事件,其形成过程和常用的成语典故有共通之处。只要用得合理不但不会影响读者的理解,而且还会为文章增色。这些网络词语在使用时一般都加上引号,其实完全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如果高考中出现了这些词语,只因为在网上更流行就一概以错别字来对待,显然有矫枉过正之嫌。

  在现代社会,网络和网络语言渐渐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面对网络词语,高考试卷和阅卷教师都不能“打酱油”置身事外。连一向严肃、在国内堪称权威的《人民日报》都可以与时俱进,思想活跃的高中毕业生作文中出现网络词语却要“格杀勿论”,简直太不给力了!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特别是信息化的飞跃,网络用语越来越新,越来越潮。许多时候你不得不感叹,自己又落后了。其实生活中来一点这样的佐料也挺好的,毕竟多元化的文化价值总是有利于文化的进步。然而作为中国第一大考的高考,作文中出现网语,我觉得要慎重。毕竟这些参加高考的学生还只是学生应该更多的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当然不是说网语就不是学习,网语更多的来自社会!如果对于那些思维非常活跃才思非常敏捷的学生,如果文中出现很少的网语也可以理解,毕竟不能太吹毛求疵!鼓励学生们将更多的经历和心思用到文化知识的学习,至于网语那是以后走上社会的事!倪卫校

  写作其实该是个严肃又生动的东西,它既要保持庄重也要不断吸收各种新的养料充实。但是,高考作文总不该像论坛里的网贴就算网络水军都不会这么写东西的。其实大多“网语”都是人们吐槽的畸形结果。高考本身也该是件严肃的事儿,用吐槽的的句子来写,都偏离主线太远了。但是,有些网络语言的确讲着是社会一种事实,也并不是不能用在文章当中,这就需要写作文时候正确取舍了,这也就是对作文取材的一个选择吧。杨文

  我觉得不能一棍子闷死的,网络中有很多东西还是很积极向上的,真实的反映出社会的各种情况,各方面讯息,当然过激,偏激的部分当然不可取,适当的恰当的使用还是应该允许的。李斐

  网络词语,如民谚一样,也是良莠不齐,有的规范,如“躲猫猫”“打酱油”“给力”“顶层设计”等等,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都认可,有的就属随意,甚至偏好,还有将错就错,如“有木有”“神马”“偶(我)”,如果在正式场合使用,给人一种不好不严肃的印象。所以,一刀切肯定不行,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的中小学生正确分辨和对待,尤其是中小学的老师们,特别关注一下,正确引导学生,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正确使用,不看对象乱弹琴肯定也不好。栗彦卿

  尽量少出现网语,话说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词义丰富多彩,但是高考毕竟是总结十二年地所见所闻,不能涵盖所有知识,却是带有代表性的象征考试,有一定的含金量,也是一次全省带有严肃性的统一考试,网语用的好恰到好处,用得不好一下子判个死刑,得不偿失啊。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中需要创新,但还是中规中矩的好啊。刘鹏飞

  网络用语的良莠不齐,在高考这个传统化的考试机制下,一律拒绝也是一个减少阅卷老师任务量的一个不错的方法。“神马都是浮云”、“有木有”这样的网络词语频繁的出现,很容易让人陷入语言匮乏的状态。对于网络用语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去看待,对中小学生也应该正确的进行引导。程鹏丽

  我同意林泽龙老师“看对象、看场合、讲分寸”的观点,网络语言是源自生活的语言,禁止网络语言入高考作文的论调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我们的语言教育的滞后性和教育者面对“网语”来袭时的不知所措。“一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信息的高速流动是时代的趋势,它要求我们的研究者更加积极主动地研究新生的语言现象,语言教育者更加主动地去了解时代语言并在为学生分析的同时坚持基本规范,让学生们对在中华语言文化的土壤上开出的不同的花朵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使用场合的掌握。不过话说回来,也不可能保证每一个阅卷老师都上网都了解这些语言,虽然目前多数高考作文实行网上阅卷,而且多次阅卷,基本可以避免误杀,但“作文”不就是“作”出来的吗?或许考生也有必要多揣摩阅卷者的心理,这也算是备考的一项准备工作。总之,学生群体在考场作文中要注意分寸,而在考场之外(包括阅卷场),都应该对网络语言有更多的了解和包容。夏阳

  不是私人日记,不是上网发泄,而是要与人沟通的话(与阅卷老师沟通),那就该用使沟通良性的语言。可以用网络语言,但请用在你的语境下是唯一首选且阅卷老师又看得懂的语言。不要觉得这样是妥协,因为能不能写得出好文章和用不用网络语言没有关系,要能在即使是应试考试的情况下也能写出既表达自己观点又能符合规范的文章从而得到双赢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阿布

  我对于网络语言也不是很喜欢,大家蜂拥而至突然使用一种语言总是让人感觉奇怪的。况且,网络语言并没有多少内涵,寿命也太短。加之春晚小品演员总是不厌其烦地拿这个来开涮使人对网络语言越来越厌恶。像“给力”“神马”“浮云”这些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了,喜欢的人懂他们的意思,如果一味只是跟风想追逐潮流,融入群众而生硬地扯上这些语言实在一点也不潮流。但是对于高考作文的限制,我认为这么多年了也应当改一改了,人民日报都用网络语言了,你又凭什么在高考作文里限制呢?胡倩

  个人觉得“看对象、看场合、讲分寸”说的好,人不能太随意,或许将来这些词也成了所谓的古典,但绝对不是现在!阳利雄

  网络语言出现得快,火得快,消失得也快,用在口语中无伤大雅,有时候还能锦上添花,但是用于书面表达还是要谨慎。一套语言系统的形成除了特色和文化内涵之外,形式上的规范也是必不可少。我在这方面还是持保守和谨慎的态度的,千年的文字会说话,规范的书面语系对于传承文化的一致性和在下一代中逐渐形成严肃的知识氛围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怎么说呢,就好像我们总得有个标准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流行而什么是经典吧,一味的宽容只能造成混乱。西铭

  网络语言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肯定是如数家珍,但是对于那些改卷子的老教师学者们来说可能就有些陌生了,这个给阅卷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个人认为,作为高考,不应该使用“神马”、“有木有”这类的词语,语言本来应该是严谨的,口语方言都不应该放作文里更何况是些“网语”!写作文就应该是所有人都能看得懂的语言,什么火星文之流还是登不了大雅之堂。张欢

  这个问题我们讨论着没有任何意义,就算全国人民都同意出现“网络语言”,只要改卷子的那个老师不喜欢,那你还是在拿自己开玩笑。我的建议是:不要用自己的前途去挑战,你是玩不起的。李特

  不反对,也不支持,顺其自然。范贺

  呵呵,前途是光明的也是曲折的。林冉冉

  网络语言在正式的文字书写出现肯定是行不通的,也不能长久的。语言是一个国家、民族很长时间的积累,需要社会的沉淀、所以在高考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是不可取的。李明星

  其实我觉得语言没有分正统不正统,语言只是一门工具,这个工具需要跟时代同步,既然网络语言已经蔓延到日常生活了,为普罗大众广泛使用,高考也应该接纳这种新式语言,像给力、打酱油这些用语已经不是偏门用语,大多数人都知道其意思,既然不是偏门用语,在高考作文上出现也并无意思不清之嫌,把其当做错别字不妥。想当初白话文也是在与文言文这个正统语言激烈斗争中生存发展,网络用语也应该在激荡中发展,不一定先要拿高考开涮,可以从平时学校测验考试中逐步被接纳,让网络语言名正言顺。高欣婷来源半月谈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