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洋高考"受青睐 出国留学须理性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6-27 12:00:4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洋高考"受青睐 出国留学须理性

6月7日,2011年中国“高考”大幕如约拉开,全国933万考生通过这次考试站在人生的节点上,面对国内大学的遴选。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和毕业后就业的双重压力,不少家长决定放弃高考,选择国外高校让孩子实现“成才梦”。根据中国教育部数据统计,2010年高考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因出国留学而弃考者数量不少于20万人。如今,留学已经成为国内考生的一项选择,被戏称为高考的第二志愿。一些人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中国内地高等教育正在遭遇全球化的冲击,弃考留学只不过是这种冲击下的一个缩影。不管怎样,从过去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到现在面临四通八达的“立交桥”,莘莘学子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求才之路。

  “洋高考”缘何受青睐

  近年来,中国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放弃考试、放弃报到的“三放弃”现象逐渐显现,而高中毕业参加“洋高考”,赴海外上大学的人数却猛增不减。有美国高考之称的SAT测试,2002年的中国内地考生只有200多人,如今,这一数字已经直逼2万人。

  现在济南某媒体工作的小函是2006年毕业于澳大利亚一流大学的“海归”。他初中毕业时,正值国内中高考持续升温时期,“一考定终身”的局限令应试竞争显得异常激烈。与其战战兢兢地踏上这座“独木桥”,倒不如另辟蹊径。于是,在通过国际PET英语测试严格的选拔后,小函被父母送到澳大利亚就读高中。小函说,澳大利亚也有大学入学前的“高考”,但高考成绩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事实上,很多国家的高考都不搞一考定终身。例如美国每年对海外学生有6次机会,而且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如果收到多张入学通知书,可以比较之后作出选择。这些诱人的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尖子生投身“洋高考”。

  更让小函自豪的是,国外的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应对社会的能力,他从学业和生活中逐渐学会了灵活处理各种事务,培养起团队合作精神,也形成了比较独立的性格。这些都对他回国后的工作生活大有帮助。虽然在很小的年纪就离开父母去国外求学,但他觉得这笔人生经历很有价值。

  有教育界人士认为,这种现象实际上意味着教育全球化,国内大学的吸引力在下降。部分中国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面向发达国家购买优质教育。根据2010年版的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国的大学只有北大、清华进入了前100名。北大排名47,清华排名54,而英国泰晤士报公布的2010—2011年度世界大学学术声誉排名当中,也只有3所中国大学进入了前100名。不管各大机构出炉的排名如何变换,在榜单前列的仍然是哈佛、耶鲁、剑桥、麻省理工等外国名校。

  业内人士还认为,全球少数的优秀学生都在向世界一流的大学集中。数据显示,美国名校近年来国际学生申请人数在大幅增长。2010年,进入美国名校就读的中国学生人数达到了12万8千人,较往年增长3成多。而在中国,国内录取率达到了历史新高,今年预计国内大学的录取率能达到90%,但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名牌大学依然稀缺。国内高考的独木桥现象由能否上大学变成了能否上好的大学。因此,与其挤国内的“独木桥”,不如放眼全球,这成为很多家长的选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