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个法国尼斯的小伙儿,从小就喜欢功夫片和中国菜,对中国有着别样的情结,最后更不惜远渡重洋,一圆自己的这个“中国梦”。学过导演的他,为了将美食与电视节目两个兴趣结合在一起,还创立了自己的美食烹饪网站Oucook。——今次《沪江专访》走近这样一个“学贯中西”的男子,看他如何将“看,学习,享受”的饕餮之旅进行到底。
【本期嘉宾】陆鸿(Laurent)
嘉宾介绍:OUCOOK网站创始人兼执行总监
沪江部落地址:http://bulo.hujiang.com/u/24699920/
与烹饪的不解之缘
在Oucook网站上,有一段视频很引人注目,蓝天白云的背景下,一名白衬衫男子坐在河边,曲起左腿,面带微笑,态度从容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有个法国小男孩,因为喜欢中国功夫片,从小就要求父母带他去中国餐厅吃饭,之后渐渐喜欢上了中国菜,也喜欢上了烹饪。从六岁起就开始跟母亲一起做菜;十岁时已经掌握基本做菜技能,并且能搞些小创作。不是都很成功,但非常乐在其中。十六岁时,在舅舅的餐厅打工,学到更多的技术。那时的他已经有了念头,做菜并不只是为了吃,还是为了进行创作,这既可以满足兴趣,也可以进行分享。
这种分享和学习的念头,促使他来到中国,甚至还开创了自己的美食网站,Oucook。“让中国人也可以在家做外国菜”——这便是陆鸿的愿望。视频加上配方,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跟上。尤其,陆鸿还解释道,“视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菜,如果单看字面配方解释,不能真的了解,一个动作怎么做,具体手感是怎么样,等等。这些都必须看到才能真的明白。”
在线教学也会遇到些困难,比如无法即时回答问题,但正因为有网络这个平台,一切也能够迎刃而解。比如在Oucook网站上,有专门的互动交流区,陆鸿经常耐心解答学员的各种问题。小至一个烤箱的型号,面粉的各种类型,都有人提出问题,也都被一一认真地回复。
正因这种和蔼可亲,耐心细致的教学,让陆鸿在微博等网络平台广受欢迎。而且沪江网也聚集了他的一批铁杆粉丝。大部分学员根据配方能成功地做出很好的菜式,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对于这些同学,陆鸿仍然热心鼓励,他认为,“做菜和所有别的事情一样,必须失败几次,才能取得必要的经验。”
谈创新、谈分享
“善于创作,推陈出新”可以用来形容陆鸿的美食探索之道。一方面,陆鸿爱传统,喜欢的菜90%都是正统的,有名的;而另一面,他又不拘泥于传统,喜欢做一些创新。比如网站上很有人气的菜之一“鸡蛋培根鸟巢”,那是美国较出名的一个菜,历史十分悠久,但陆鸿做的时候,采用了十分现代的方法来处理,得到的效果就十分不一样(见下图);再比如“虾仁鞑靼”的基础配方,也是来自某道法国名菜,陆鸿在原先配方上又做了革新和修改,获得的就是独具匠心的创新之作。
在创造时,陆鸿特别注意结合国情。他总保证所有的原材料在中国可以买到。他希望的是,所有的菜品都能原汁原味、十分地道,如果有什么菜选料太特别,他还宁愿放弃推介。正是这种宗旨,让他在面对现在各式各样的自制美食账号时,态度非常淡定,“我不是一个商人,竞争这个问题我不太在意。对我来说这些更多是在分享美食的文化。同时我也很乐于教学。”
谈饮食、谈文化
吃遍各式美食,陆鸿坦言最喜欢的美食国度有3个:中国,法国,印度。中国菜里更是钟爱川菜和湘菜。问及与美丽的中国太太在家吃饭的状况,他向我们介绍,冬天还是中国菜吃得较多,而夏天则倾向于吃法国菜,因为相对中国菜来说,法国菜不那么热,也不那么油。
“在家里,中西文化的差距反而有些淡化了。”他谈道,“所有的中国朋友都不怎么传统,大家都不太在意这些规则。不过和太太家人吃饭时还是有些区别,特别碰到过年。这时我会遵守中国的习俗。”
因饮食习惯和礼仪的不同,也发生过一些令陆鸿感到印象深刻的事情。比如,喝酒的时候,在法国敬酒,一般是吃饭之前或者之后,而且是集体碰杯,不会像中国一样单独和个人碰杯。来中国6年后,陆鸿才习惯这一点,才学会主动去碰杯。(毕竟中国干杯那是真的要“干”一“杯”)再者,中国人吃面条时很多人会发出“嗖嗖”的声音,这在法国其实是很不礼貌的,但所谓“入乡随俗”,时间长了,自己也有时会这样吃,甚至还觉得“这种感觉很自由”。
陆鸿会一些中国菜,比如像蚂蚁上树,香菇土豆炖肉,而且中文也很不错,说话有时还会引用中文诗歌。他从2008年开始在南京大学学习中文,家庭的学习氛围很好,自己也很坚持,一直在生活和旅游中摸索。他表示,因为喜爱,会一直学习下去,无论是中文还是中国菜。
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而陆鸿觉得代表一个国家有三样东西:语言、艺术、美食。食物在他这里不仅仅是因为需要,更多的是为了享受。用一句话来概括美食的意义,那即是——“美食是能够,且应该,跟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的,一种香味十足的艺术。”
本内容为沪江法语(http://fr.hujiang.com/)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