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马维斯,转载自“法语人”微信公众号(ID : fayuren123),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授权。了解更多信息,请扫描文末二维码。
校园背景
我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一个放眼望去都是女生的学校。在我们学校,似乎有一种精英(功利)甚于学术研究的倾向。或者说,一个以语言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和普通的综合性大学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最终的结果是:一个教授至少23种外语的学校中,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都与自己所学的语言无关。
“英语好”,“综合能力好”是上外毕业生最主要的求职杀手锏。有大批上外学生(无论来自于语言类专业还是经管类专业),最终都去了外资企业工作,或者是银行及四大会计事务所。因为这些企业对学校和文凭的注重远大于对专业本身的注重。
在我读书的年代,法语还依然被称为“小语种”,相信大部分报考小语种专业的学生都对外语多少有一丝热爱。但是3年以后,其实愿意报考本系研究生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的同学寥寥无几。很少有同学愿意继续埋头苦读,或者以留校任教为目标。
我系大部分的同学分为两种:其中一拨一早认定了自己要去法国留学,学习一些经管类专业;另一波直接加入了求职的大潮,在大二时就开始了各种企业实习,大三时就开始了各种网申。我属于后者。
- 求职准备期 :目标的设立 -
当时我有位一心想要去名企工作的室友,在大二就开始了求职准备工作,并且一早决定了所从事的工作和法语最好没有关系。而我当时的求职目标是去法国企业的市场部工作。
你需要实践来支持和证实自己的设想。于是,我在大二和大三的暑假,分别去了PROMOD(法国时装品牌)、欧尚(法国超市)和圣戈班韦伯(法美合资工业集团,圣戈班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生产集团)等企业实习。
暑期实习的含金量其实比较少,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也是翻译和文秘性质的,真正的“市场”性质也很少,虽然这些企业名字本身有助于提升简历的层次。
贴士和心得
其实如今回头再看,在校实习其实更多是作为一个学生从校园到社会商业环境的过渡。最重要的并不在于做什么,而是看到什么、适应了什么。
企业如何运作、同事如何工作、企业的环境氛围、人际关系等,都是一个人需要学习和适应的一部分。实习期虽然短暂,但是至少你对公司的运作有了基本的概念,这些可能比你从事的工作本身更重要。
我们可能需要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预想到:短期实习中从工作本身学到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可能会相对比较少。
语言类学生可以树立一些初步的目标,并在求职过程中修改和完善这个目标。如果你不是一门心思决定从事某个行业或者某项工作,你可以多参加一些实习来做不同的尝试。较为合理的想法可能是: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它是优势,而不是就业的限制。
- 网申经历 -
那位一门心思打算放弃法语专业这个“基准点”的室友,最后成为本系唯一一位被联合利华录用的学生,当时的起薪大概是9.5K,作为起薪当然是非常高的。
这个例子有人羡慕,也有人不以为然。我个人是属于希望“用到”法语的那种人,但是不想做一个单纯的翻译。这就是我个人当时的目标。我希望的场景是:法语可能是工作语言(中的一种),而我可以在市场部工作获得实际的业务知识。
但是在求职过程中,我也曾“跟随”大流网申了诸如以下几类公司,并大多以失败告终
1. 四大国有银行,四大会计事务所
四大银行都是从柜面做起,四大会计事务所大多是做审计。我通过了笔试,但是在银行的面试中往往都失败了。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个人的气质不那么“银行”。
2. 快销类公司:诸如联合利华、宝洁等
但我个人似乎与这些公司无缘。
3. 明确要招收小语种的大型跨国驻外企业:诸如中兴,华为,中建八局
业内都知道华为待遇非常好,在“非洲帮”中的定位也是属于相对不那么“艰苦”的。我曾经参加过华为的面试,最终以失败告终。其实去非洲这件事,去过的同学当然更有发言权,去非洲趁年轻。我个人当时属于没有打定主意的那种。
4. 大型法国跨国企业:诸如施耐德、欧尚、家乐福、迪卡侬、欧莱雅等
其实这些法国企业虽然有校招,但是所招聘的岗位也不一定真的是需要法语的(除非有特别说明,例如技术翻译、总裁秘书等)。因此,法语是在法国企业工作的优势,但是不是必需品。英文和中文反而是大部分外企(包括法企)的工作语言。因此,好的英文是无论在任何地方工作都需要的,法语专业的同学也切勿放弃英语。
5. 外交部
这个要求就比较高了,尤其对专业能力、形象和背景。北京的语言类学校在这方面比上海的学校占有绝对优势。我们当年一届只有一位同学被外交部录用。
6. 各地的领馆,法培等法国政府相关机构
领馆有签证处和文化处等不同分支。上海领馆的所有员工都会说法语。这是一种相对最为对口的专业匹配。
7.任何系的辅导员处都会有一些相对“不那么大型”的中国公司对法语人才的需求,它们可能是一间软件开发公司、一间翻译公司,或者外贸公司,比如进口红酒的外贸公司。
我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去了我的第一间公司:一家引进法国药妆的中国公司。而联系辅导员招聘本职位的正是比我大两届的同系学姐。
贴士和心得
回头再看,当时的网申期多少有一些“从众”心理,在一个学术氛围不那么浓厚的(有些功利)的环境里,你经常可能会因为别的同学的影响来做一些类似的尝试。如果你对就业类型有更清晰的目标,那么自然可以少花一些力气在没必要的“网申”上,也不需要因为听到有人获得了Offer而增加自己的压力。因为只有你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尾声
以上列举的可能性仅仅是当时的情况,现在随着法语逐渐成为“大语种”自然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诸如:
法文媒体(包括微信等新媒体,双语媒体,比如沪江)、留学机构、旅游机构、法国建筑公司、法国设计公司、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法国品牌的中国分公司……
在所有这些公司你都可以尝试去做一些偏向项目管理、市场部或者行政的工作。这样语言依然是你的优势,但是你却培养了实际的业务能力。
基本上我的就业旅程实现了大学时最初的目标。可是如果再让我回头选一次,我想不排除选择在学校继续深造的可能性吧。毕竟学术是出于单纯的热爱。在社会上越久,越怀念这种单纯的热爱,这是我选择学习法语的最初的爱。然后可以在学校、出版社等机构将这种对文字的热爱延续下去。
作者:马维斯
审编:沐橙园、Yolande
注:本文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课程推荐]
|